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招办主任虞立红(右)、法学院副院长梁迎修(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 法学院是致力于培养法律实务人才和法学高端人才的示范单位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教育频道2013年全国高校招生系列访谈节目。随着今年高考(微博
日期的日益临近,各大院校陆续出台了最新的招生政策,这也成为考生以及考生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我们的节目将陆续请来高校的各位负责人为您进行最权威的招生政策解读。今天非常荣幸,我们首先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北京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虞立红女士,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梁迎修教授。二位好。
虞立红:主持人好。
梁迎修:主持人好。
主持人:我知道虞女士已经多次来到我们的节目了,首先还是想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的具体情况。
虞立红:可能大家对北京师范大学都有所了解,它建立于1902年,它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很多人以为它只培养教师,进入新世纪以后,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实现了由原来过去传统高师向综合性、研究型这方面的转型。今天特别讲到现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水平的大学,综合性怎么讲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研究学科领域是分了13个学科领域,北京师范大学除了军事这个学科没有以外,其他的所有的学科都有,这样它的学科布局已经是综合性的了。培养教师只是师范大学的一部分的职能之一,它还有为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北京师范大学的总体实力是非常强的。为什么叫高水平大学?有几点可以体现出来。一个是它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在75、85时期,就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95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计划,也就是首批211高校,十五它进入了国家985建设工程行列,也是985一期的高校,去年北京师范大学顺应需求和自己的实力的体现,我们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第三点,北京师范大学是一个连续多年入围国际世界大学三百强排行榜的一所高校。大家都知道QS是英国的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它的排行是非常有名的,它每年都出一个世界大学300强排行榜,北京师范大学在近两年都入围300强,是内地入围的8所高校之一。
另外,北京师范大学也培养出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大家可能知道莫言,这是我们国家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培养的优秀学子。再有改革开放之后,大陆在美国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晓东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
主持人:请问梁教授,针对于咱们学院有什么特别的办学特色呢?
梁迎修:我先向各位网友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最开始起源于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设立的法学专业,2002年又设立了法律系,2006年4月份成立了法学院。法学院于2005年8月份成立了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一起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科的整体。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被称为法学两院,共同承担着法学学科人才、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著名的刑法学者、中国刑法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担任法学院和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江平教授和著名的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分别担任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在北京师范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当中,法学院属于一个比较年轻的学院,但是,成立之后,发展非常快,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组建了一支实力非常出众的师资队伍,我们现在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4人,讲师23人,9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7%的教师从海外高水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专任教师当中有长江学者一位,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三位,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两人,教育部(微博)跨世纪新世纪人才五位,中国杰出人物社会科学家五人。
此外,我们还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这些法律事务机构以及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慕尼黑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国际和国内著名高校聘请了180多位知名学者担任我们的兼职教授。
我们法学两院现在是法学一级学科的学位授权单位,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而且设有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三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同时在法理学、宪法学和国际法学方向招收博士生。在刑法学、诉讼法学招收博士后。
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现在有各种全日制在校生1100多人。我们北京师范大学法学两院现在处于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百年学府,我们秉持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现在致力于培养一流的法律实务人才和法学高端人才,努力把法学两院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法学教学和科研单位。这是我们法学两院的整体情况。
主持人:咱们北京师范大学有很长久的历史,有很雄厚的师资队伍,也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大家肯定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像今年的招生,今年具体的招生情况是怎样的呢?
虞立红: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招生上一个是增加了招生计划,往年我们是2200人,今年招收2500人,大家可以看到,增加了300人,很多省份的考生都会受益的。
主持人:咱们有没有什么新增的专业?
虞立红:我们在专业上今年虽然没有新增的专业,但是,因为我们去年做了很多人才培养的改革,这样我们今年在招生的专业上应该有了非常多的调整。一个是我们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科培养实验班这个计划去年首次招生,但是去年我们是采取统招加上入校后遴选这样共同组建这个实验班,今年我们是全部都放在统招里面。这样很多省份这个实验班的统招计划就会增加,从去年我们录取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比较青睐,增加这个计划,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第二个就是,我们新增了一些实验班的招生计划。今年共有8个学术型国际化的实验班招生,其中除了经济学是新的以外,其他的像刚才说的法学学院有一个卓越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有一个汉德实验班,法学有一个汉德实验班,物理学有一个基地与学生创新实验班,工商管理有一个国际商务管理实验班,还有一个地理科学的基地班,还有资源环境科学的本研一体培养班。
我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些专业本身都是原来老的专业,只是我们这次注入了新的资金或者新的师资、新的模式来组建这个实验班,来培养高端的人才。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别理解成一个新的专业,不是这个概念,而且这些人才的培养,全都在北京师范大学,没有什么其他的地方。和有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放在其他的二级学院不是一个概念。这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主体的培养的实验班。
主持人:今年学校主要录取方式是什么样的?提档比例和专业级的差分?
虞立红:从录取政策上我们今年没有大的调整,考生比较关心的就是我们提档的时候政策加分怎么算。今年我们还是和往年一样,只要省招办认可的加分我们在提档过程中都认,考生如果对自己加分是不是能被认可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省招办,这是第一点。第二,进专业的时候,是按照实考分和专业志愿安排录取的,本着基本原则,构造最大限度地满足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从去年我们录取新生的情况来看,96.6%的学生都进入到志愿专业里面了。所以,就是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考生,可以尽情地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我们会尽可能地考虑考生的专业志愿。因为我们在录取过程中会小幅地调整各个专业的招生,根据学生意愿调整我们的招生计划,这样尽可能满足,减少学生的纠结。
再有一个就是报考日语、英语、俄语专业的考生,全国统考的外语语种是英语。
还有刚才我说了两个实验班,一个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个是法学的汉德实验班,这些实验班只招收高考语种是英语的考生,而且英语成绩不能低于120分。因为这个实验班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它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我在这里也讲一讲,一个法学,一个汉德实验班,全新的模式,一个是我们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我们不仅是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资源,我们同时还要聘请海外的教授,来给我们学生开设外语的课程,这是第一点。这样强化它的专业基础。另外,拓展它的国际视野。这个学生除了有英语这个第一外语以外,他还要修第二外语,像今年法学我们是有法语和西班牙语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德语和葡萄牙语,他还修第二外语。同时,他在学期间,优秀的学生,我们大概60%左右有可能被选派到相关语种的国家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一年,这样使得他亲身体验来拓展他的国际视野,以期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从事涉外的经济和法律管理相关行业的高端人才。这个模式和一般的不一样,这样学生毕业以后,除了拿他主修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外,他还可以拿一个北京师范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证书。可以看到,对他们培养上,投入的优质资源会更多。我想他们经过这么一个培养,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还有一点我强调一下,这两个实验班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学生,他不报志愿,不会被录取。但是这个专业志愿不一定非得是第一专业志愿。比如有的省份,让学生报五个专业志愿,他可以放在后面,不是放在第一志愿也没有问题。还有一点,对非平衡志愿录取的省份,我们是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也就是我们不预留二志愿的计划,尤其像北京这样,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也没有录到二志愿的,所以希望关注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积极踊跃地在第一志愿报考。
还有一个录取的时候我们往届生和应届生是一视同仁的,男女也没有什么比例的限制。关于刚才你说的提档比例的问题,我们是会按生源情况,根据生源情况来提档的,通常情况下,我们肯定不超过国家规定的120%,但是没有说一定要120%来提档,原则上是不超过这个。
主持人:除了您刚才提到实验班有英语上的要求,还有其他别的要求吗?
虞立红:没有。只有对应于的要求,其他我们在统招录取的时候,主要看他的高考成绩。
主持人:因为现在很多高中高三学生的一模成绩已经出来了,比如说像北京地区,大概在什么区间能被咱们学校录取?
虞立红:北京,理科是在3200名以内都有希望,文科应该是在900名以内有希望。
从报考的分数来讲,他的成绩比重点线,文科高出70分左右,理科高出110分左右都是有希望。
主持人:咱们学校有没有对外合作项目?
虞立红:我们学校没有那种意义上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有的学校可能直接招生的时候就按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有两年时间在国内,两年就出去了,高收费,就是学费可能相对高一些。我们没有这种意义上的合作办学项目,但是我们学校的对外交流是非常广泛的。一个是从请进来来讲,每年我们请进来知名学者,还有一些知名人士,这种海外的,或者叫美国、英国
,每年都在750人次左右,有的年份甚至800多人次,这样他们来了以后可以给我们开讲座,然后有的还是授课,这样来提升我们学生或者说拓展我们学生的国际视野。另外我们现在在教学模式上有一些学院也做探索,我们现在有全球的同步课程,这样学生坐在北京师范大学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高校同步来修读课程,可以去发问,可以了解西方的授课。
还有一个,我们学校的长期留学生,北京师范大学长期留学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的,我们长短期留学生有5000多人,长期留学生有67%的都是读学位了,意味着我们学生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可能同学中就有一个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作为同班同学来学习。这样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以让他们有不同的视角,这种文化的碰撞,也可以有新的激活,新的思考,创新的活力也会增加。
再有,我们学生还有一些出去交流的机会。我们也有短期的,我们有40多个海外交换生的项目,学生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去短期实习,或者一年半年的交换生,出国体验海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再有,除了本科期间可以有机会出国以外,优秀的本科生,我们也会通过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公派留学 (微博) 项目选派优秀的学生出去。因为我们是有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项目名额的,有一部分名额是给优秀本科生了,这样优秀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然后选择高校去出国深造。
主持人:梁教授,针对于法学院来说,都会有哪些具体的项目?就是在对外交流这一方面。
梁迎修: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法学院国际化一直是我们的发展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国际化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我们法学两院目前已经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这些国家4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正式的合作交流协议,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而且我们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正式加入了联合国的犯罪预防组织,建立了一个固定的国际交流的窗口。每一年我们都会派出去大约20%左右的本科生,到牛津大学、德国的慕尼黑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这些学校去参加它的暑期学校,进行一些短期交流。当然也会派一些学生,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派一些学生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一些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交流,我们和这些学校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分的协议,他在国外学的学分都可以记录到我们的教学计划当中的学分,这些学生到国外留学之后,一个方面,他学到了国外的法律知识,开阔了一下视野,将来也为他们一部分学生想到国外去留学,前期给他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因为我们的法学院,这几年特别强调国际化,要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我们必须在国际化这个方面给他提供很多的机会来保障。可以说现在我们的学生,如果他要是愿意出国留学的话,他是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当然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他会考虑到或者说费用,或者其他方面,可能有些会选择到硕士阶段再出去。但是如果在本科阶段他只要想出去,都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主持人:咱们是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没有具体的要求?
梁迎修:对学生当然有要求。如果他要到国外留学的话,去进行短期交流,对他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在选拔的时候一般都是选拔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尤其是外语水平比较高,外语能力很强的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避免他在国外期间留学变成一种游学。
主持人:另外还有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咱们本科结束以后,很多人就想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免试研究生的推荐比例大概是多少?
虞立红:说到毕业、就业,多谈两句。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他接受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首先要坚定继续深造的心,这样可以提升他的竞争力。我们有这么一个目标,我们有没有这个条件呢?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博士招收学科上到人数上,我觉得都提供了保障。我举几个数据。我们本科专业现在是有57个,但是,我们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15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是108个,还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我们任何一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他如果想去深造,都有对应的学科专业让他走。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从我们招生的数量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原来都招2200本科生,今年招2500了,但是全日制本科生招收数量是3400人,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包括在校生数量都大于本科生了,学生如果今后想深造是有广阔空间的。
再有一个,实际上刚才我说的是我们的希望,实际上也是学生的希望,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多数都是想深造的,因为他们都在高端。我们在山东录取的考生,从去年的情况看,50万考生,我们理科录取的最后一位进档的考生的全省排位达到2500名,所以,这些学生肯定都是有一个更高的志向的发展,这样北京师范大学是有广阔的空间、平台给他们去深造的。从我们实际的情况来看,2012年的毕业生中,像免费教育师范生、国防生,这些直接就业了,除了这些直接就业以外,有58%的学生是深造了,包括保送的,包括考取的,也包括出国的,其中保送生,含直博的比例全校平均达到37%,出国的人数接近15%。这是读研的情况。其余的就业,就业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2012年信息学院有一个学生就到美国马里兰读硕士去了,文学院的一位同学是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了,还有心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就到纽约大学读硕士了,另外我们经管学院的一位同学毕业以后去了德钦会计师事务所,这个也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可以看到,除了深造以外,就业的领域也是非常广阔的。
主持人:刚才您举例有几个典型,其他同学的就业方向一般都是会在哪些方面?
虞立红:刚才我说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所以很多方面都有。我们有经济的,有计算机的,像我们还有法学的,还有基础学科,就业领域也很广泛,刚才你们刘主任也是汉语言文学毕业今后就业的。领域是非常广的。
主持人:最近几年,有这么一个现象,很多好的专业报考人数就很多,有一个膨胀的感觉。您觉得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考生报考志愿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
虞立红:首先确定一个好的专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前两年可能有一些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我们在经济大发展的时候,我们会经济很热,我们实际上在社会刚刚起步,法律意识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法学实际上也热门,计算机这些都是热门,跟着社会的大背景,社会主流的发展,一些专业的冷热,这种变化,存在的现象,肯定很正常。因为大家对这个东西广泛关注以后,他可能选择的会比较多。但是我想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我还是认为行行出状元,关键你自己想在哪个学科领域上去发展,只要你投入了,你有实力了,这个社会是需要的,你总是有发展,或者有成才,有为社会贡献的那一天。如果大家一个社会需求都变成只学经济了,只学法律了,我想我们这个社会也没法去生存了,从社会需求角度它是多元的。所以我们从人的能力来讲,适合来讲,它应该也是多元的,我们契合好了,实际上社会也发展了,人也发展了。这样的话,我们学生在踩冷热专业的时候还要冷静分析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实力在哪,不在哪,不要盲目地跟风,因为专业的冷热是因为报考产生的,这个是有时空差异的,怎么讲?就是不同时期,冷热的专业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冷热的专业也有差异。你老跟风走,迷失了自我,肯定对你未来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主持人:今天主要想访谈的几个问题就是这样,非常感谢二位的到来。如果观众朋友们有更多关于2013年高考招生情况想了解,也可以登录人民网教育频道。再次感谢二位。(人民网-教育频道